本文转自:梧州日报
支教走教促进教育均衡
黎海平
据报道,近日,市教育局召开梧州市2025—2026学年中小学支教走教工作部署会暨市教育局直管学校派出支教教师欢送会。今年,我市将派出支教走教教师356人,其中支教234人,走教122人,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补齐乡村师资短板,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梧州教育提质增效。
在乡村课堂上,常见“一个老师教全科”,美术、音乐、体育、心理、信息等教师长期“缺席”。我市356名支教教师正是对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回应,也是乡村孩子对完整课程体系的迫切需求。事实证明,一位支教老师扎根一年,往往能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一场深度教研,常常激活出一个学科组源源动力。
笔者认为,支教、走教不能仅止于情怀叙事,而是要有长效机制。首先要完善“下得去”的引力,在职称评聘、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方面向支教教师倾斜。其次,要细化“干得好”的跑道,建立“需求清单+任务清单”双向对接机制,在受援学校点单、支教团队配菜、相关负责的部门买单,确保“人课相适、人岗相适”。此外,还要夯实“留得久”的基础,把支教走教纳入编制统筹,逐步过渡到“学区走教、集团化办学”的常态化流动,最终实现教师由“身份管理”走向“岗位管理”。当制度托底、专业引领、情怀续航同频共振,356名教师的背囊里装下的就不再只是教案与教具,而是城乡孩子共享未来的星辰大海。
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