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菏泽市坚定不移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强链”,推进菏泽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 比翼齐飞, 一批扎根产业链深处的 “菏泽制造”品牌集体亮相,不仅解码了鲁西南工业崛起的密码,更让外界看到“菏泽制造”支撑山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
创新为核:以 “专精特新”破局 夯实制造硬实力
对制造业而言,核心技术是 “立身之本”,细分赛道的深耕是“突围之道”。菏泽的制造企业深谙此理,不追短期风口、专攻技术壁垒,在“窄赛道”里挖出“深价值”,成长为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
以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家电磁屏蔽膜细分行业的 “链主”企业,不仅自身研发出世界最薄的15微米超薄导电布,更带动定陶区形成“上游超薄柔性织物—中游核心导电布—下游纳米银纤维、电磁屏蔽材料”的完整链条,衍生出山东天厚5G新材料产业园、华泽高端纤维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园三大园区,实现50%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在园区内完成,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更让“菏泽造”电磁屏蔽材料在市场竞争中握有主动权。
同样以技术攻坚改写行业格局的,还有 山东 中杰 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与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杰特装深耕深冷容器领域,攻克 PAW+GTAW组合焊及应变强化技术,使焊接强度翻倍、材料厚度降低30%,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以31.1%的市场占有率填补国内空白 , 更实现航空航天燃料储存容器、核电电极锅炉的国产替代 , 让 “菏泽造”高端装备走进国家重大工程。步长制药则打造“会呼吸的智能工厂”,其研发的丹红注射液斩获中药行业唯一“中国专利金奖”,稳心颗粒获评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用技术创新破解中药制造难题,更扛起“菏泽中药”的品牌大旗。
展开剩余57%创新的底气,源于持续 地 投入与突破。山东巨润建材有限公司依托特种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开展 44项技术研发、获得10项专利,四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各有专攻,从3-5mm高档产业玻璃到12mm高端安全工程玻璃,覆盖高端家电、新能源汽车、大型公建等多元场景,让“菏泽造”玻璃成为产业链上的“硬通货”。
链群协同:以 “链长制”聚势 构建产业新生态
单个企业的 “亮点”难成气候,产业链的“集群效应”才是真正的竞争力。近年来, 菏泽 市聚焦工业经济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深入推进重点产业链 “链长制”,实施市级领导挂帅的“链长制”,围绕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机电设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条重点产业链,扎实推进建链、延链、强链工作 , 形成 “龙头引领、配套跟进、集群共进”的产业生态。
木材加工产业的 “蝶变”,是菏泽链群协同的典型样本。过去,菏泽木材加工多为家庭小作坊,分散且缺乏竞争力 。 如今,以万华禾香板业等 “链主”企业为牵引,产业实现从“散”到“聚”、从“粗”到“精”的跨越,构建起“原片生产—精深加工—终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
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带动的 “产业园协同”模式,更凸显链群效应的价值。依托 该企业 的核心技术,定陶区布局 5G新材料产业园、华泽高端纤维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园,上下游企业就近配套、资源共享——上游企业的柔性织物直接供给 该企业 , 该企业 的导电布又输送给下游屏蔽材料企业,形成 “隔墙供货”的高效循环,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缩短了研发与生产周期,让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此外, 菏泽 牡丹全产业链创造 130亿元综合产值,巨野蛋鸡产业稳居全省规模榜首……从“一条链”到“一个集群”,从“一个园区”到“一个产业生态”,“链长制”如同纽带,将分散的企业、资源串联成线、聚合成群,让菏泽的产业发展既有“龙头引领”的底气,更有“梯队协同”的活力。
从洙水河上满载高端玻璃的货轮驶向江浙沪,到喀喇昆仑山深处菏泽造甲醇电站稳定供电;从定陶区三个产业园的协同发展,到鲁西新区汽车智能核心零部件产业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菏泽的产业链集群发展已迈入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新阶段。一幅“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 新图景 正在鲁西南大地徐徐展开。 ( 文 /吴鲁刚)
发布于:山东省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